《歌手2024》第二期:引入乐队形式同台竞技意义重大|歌曲|乐迷|音乐作品
发布日期:2025-01-22 14:34 点击次数:106
阔别1477天的《歌手2024》在5月10日以直播形式归来。 第一期播出后, 节目热度持续攀升、话题层出不穷。 有的 音乐人“婉拒”邀约, 有的 音乐人挺身而出,有人承包 节目笑点,有人殚精竭虑 平息舆情 。 话题 在音乐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还因 在直播情况下, 外国歌手 的实力扯下了华语乐坛的遮羞布,从而 引发了各种出圈的讨论。 世界的 复杂性可见一斑—— 在台上被歌手们 用歌声演绎,在台下被乐迷(及更多人物、角色)以 各 种视角的复杂 反应呈现 。5月17日决出了第二期的排名:第一名:Faouzia凡希亚第二名:那英第三名:Chanté Moore第四名:海来阿木第五名:汪苏泷二手玫瑰(淘汰)杨丞琳(淘汰)杭盖乐队(揭榜成功)YELLOW黄宣(揭榜成功)这个结果和综合考虑第一期的排名与本期歌手表现的预期相差不大。心生感慨,可说的很多,从“乐队”和“歌手”同台的视角起个头。上周看到评论,质疑为什么“歌手”节目要请乐队,这次又看到不少弹幕说乐队人多,“怎么比?” 这些看法都很有代表性。流行歌手的演出并非清唱,同样需要乐手、乐队伴奏衬托,带给听众丰富、细腻的感受。即便他们多处幕后,创造出的器乐部分也是歌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友就此发出质疑,令人难免猜测他们平常听歌时是否自动过滤所有乐器部分,而只听唱和词?假使果真如此——欣赏了人声,却放弃了音声相和的完整体验,那真的太遗憾了。除非是清唱歌或器乐曲,所有作品都是词曲演唱演奏的综合艺术,缺少任一部分均属残缺不全。而且,反过来想,乐队大多也是有主唱的,为什么要把他们踢出歌手节目?节目名称虽是SINGER,但是当我们打开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会看到乐队无一不被列在“歌手”的类别下,至少在国内平台习惯的分类里,并没有一个单独的“乐队”类别。诚然,综合音乐与人声部分的乐队与偏重主唱的歌曲形式之间存有差异,由此我理解部分乐迷提出质疑的初衷——真的有很多乐迷长期接触到的只有流行歌和口水歌,尤其是在大数据和算法的精准推荐下,他们可能一直没有机会接触其它的音乐形式。大水漫灌养成了重唱轻乐的欣赏习惯,似乎说到“歌手”,就只是听唱和词,伴奏只是背景,乐器部分在歌曲整体里重要性占比极低。歌曲大多包括演唱和演奏两个部分,艺术和娱乐的表现手法不应设限。也许这些乐迷可以试着从来自内蒙古的民族摇滚乐队杭盖乐队的演绎开始,从欣赏主唱的演绎入手(呼麦唱法很有特色),感受人声与器乐的相得益彰,或可打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也说不定。在大众欣赏习惯尚未普遍接受乐队登上歌手舞台的当下,引入乐队的形式同台竞技,节目组一定有多重考虑(无论是为了覆盖更广听众群还是面对文化互鉴时的兵行险着)。在我看来这和直播全开麦一样意义重大。真实的大数据不会说谎,重唱轻乐是国内音乐产业和乐迷基础的现状。在大众听审团的收听习惯上,乐队形式或许没有优势(没听过的人听不惯),但是在现场的冲击力上,乐队可以扳回一局(综合艺术的力量)。节目组给大众听审团的唯一要求就是哪首演绎更能打动他们,表面看来似显粗略,事实上则回归了音乐以听者为核心的情感体验。孔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听者基于年龄、性别、个性、精神、教育、职业等等方面的不同,产生欣赏音乐的不同的、个性化的品味与习惯,最终得出排名。从第二期的结果,尤其是Chanté Moore有明显失误,杭盖乐队揭榜成功,可以看到大众听审团是能被乐队的演绎打动的。一个不错的开始——只要主唱不拉垮,乐队形式是加分项。大众的习惯可以逐渐改变,欣赏有多种可能,但是总要有平台第一个勇于提出。综合考虑以唱为主的现场和乐队形式的特点,通过引入不同的选手和评委,通过打分机制的引导,定可开启音乐欣赏、鉴赏的新维度。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最后,节目官宣下期有亚当·兰伯特(Adam Lambert)。他的直播演唱实力如何?请参考下方相关阅读第一条。文 Demogorgon排版 闵熙硬摇滚/金属乐唱片及 CD 现货/预订请联系后台相 关 阅 读